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
作者:大蘑菇麻麻(来自豆瓣)
来源:https://book.douban.com/review/9610713/
小时候古灵精怪的柔福深深吸引了康王赵构,而被掠到金国以后,她的性格慢慢变得桀骜不驯,又被八太子宗隽青睐。她在金国屡次不管不顾的言论和行为其实是有些不讲人情的,但这都是因为她竭力维护着赵构,那个曾经出使金国临危不惧的翩翩少年。
当她出逃回到南朝后,性格变得更冷酷和乖张,北伐复国在心里生根发芽,虽然赵构一次次让她失望,但我觉得她对九哥的魅惑并不纯粹是为了复国,而是爱恋没有消退啊,否则下降高世荣并没有阻碍她的壮志,况且还是救命恩人,她为何对他近乎刻薄,杖毙两个婢女的行为也实在残忍,和金国蛮夷又有什么分别。高世荣想讨她欢心买胭脂那段,柔福很傲娇得说明她的胭脂是九哥为她独制,那种独宠的享受真让人不适。我觉得她在掰扯自己用的胭脂如何珍贵的时候不应该想到她给宗隽解释茶文化时宗隽的回应么,怪不得你们大宋这么积弱,都把时间花在这些上了。在下降高世荣这段,我只看到一个心理扭曲的柔福,一个恃宠而骄的帝姬,败笔之处就在于柔福这些转变不是为了复国大业,而只是不能留在九哥身边继续这段畸恋的一种反抗和发泄。
她的锋芒毕露注定了结尾的悲剧,宗隽死了,心灰了,岳飞死了,复国无望,她早有必死的决心,真假帝姬对她已无辩驳的意义。最后来和他道别的只有高世荣、赵瑗,当然还有赵构。她让赵瑗转告高世荣对不住他的时候,我释怀了一点,我觉得真假帝姬事件以后,柔福的格外沉静才是我心目中经历了种种磨难的帝姬转变后该有的样子。婴茀的黑化我觉得是从看到赵构珍藏的那个匣子里柔福小时候鞋子上的银铃开始,永远不要低估了女人的嫉妒之心。
虽然对柔福的转变个人认为有不妥的地方,这并不影响我对整部小说的肯定,从女性的角度反衬和嘲讽了当时宋朝懦弱无能的皇室贵族,让人对历史书上寥寥数语的“靖康耻”有了更深刻的体会和领悟,震撼人心。